我的良师益友|杨信彰老师:治学有方,诲人不倦-凯发k8官网手机版

我的良师益友|杨信彰老师:治学有方,诲人不倦-凯发k8官网手机版

我的良师益友|杨信彰老师:治学有方,诲人不倦


发布时间:2022-09-30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

人物名片:杨信彰,外文学院教授、博导,主要研究领域为功能语言学和语篇分析。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、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,现为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会长。至今已在国内外发表有关语言学、语篇分析、语言教学的文章90余篇,出版各类著作、教材、辞书20多部;主持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项,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、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项目1项;科研成果更是先后11次获省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;主讲的当代语言学课程2008年被评为“国家精品课程”,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教学名师。

苦心孤诣著作等身,春风化雨润物无声。在外文学院,就有这样一位老师,他认真严谨、造诣深厚,是可敬的学者;他待人谦和、循循善诱,是可亲的良师。他就是英语语言文学系的杨信彰教授。一直以来,他以广博的学识阅历、高超的教学水平、崇高的师德品行,赢得了广大学子的尊敬和喜爱。

始于兴趣,持之以恒

“做学问,首先是要有兴趣。不感兴趣肯定是坚持不下去的”。当谈到如何进入语言学研究领域时,杨信彰这样说道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,杨信彰就在偶然中结缘了语言学。当时只是在书店的偶然邂逅,一本介绍语言学的小册子给他打开了一扇通往语言学研究的大门。1988年,杨信彰被选入中澳文化交流项目,前往悉尼大学学习功能语法相关课程,并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michael halliday, james martin, christian matthiessen以及 geoff williams等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的著名学者。回国后,杨信彰积极参加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会议,从此开启了他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学术科研生涯。对于杨信彰来说,语言在生活中并不仅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,它反映了人的潜能,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,表达人对世界的认识,而语言学科,介于纯人文学科和纯理学科之间,既有量化分析统计的要求,但又不能仅仅依靠统计分析,也具有人文性。除了语言学研究外,杨信彰还热爱辞书的编写和翻译工作,参与编写和翻译多部词典,包括《麦克米兰高阶英汉双解词典》(2005)、《牛津英汉双解语言学词典》(2006)等。

“持之以恒无丝毫懈怠,勇于创新有无尽热情”,这或许是对杨信彰学术精神的最好概括。即使在1996年至2012年底担任行政工作期间,杨信彰仍坚持学术研究,成果丰硕。同时,作为一名学者,杨信彰还非常注重保持专业敏感度,跟踪学科领域的发展。过去交通较为闭塞,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很不方便,光乘火车到上海就需要30来个小时。但是为了了解学术前沿的发展动态,杨信彰还是会不顾长途劳顿、辗转多次参加各种专业领域的会议。如今,杨信彰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,属于自己的时间比以前多了,但他仍然潜心学术研究。

循循善诱,诲人不倦

“教学是一门艺术。”在杨信彰看来,教学是一个传输的过程。从事研究是一回事,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递出去则是另一个复杂的过程。好的老师需要先估计学生们已经掌握的知识,从而确定授课内容。谈到授课方式,杨信彰认为,从教育社会学的层面来说,知识的传授应该是“波浪形”的,需要循序渐进的讲解和推进过程。在课堂上,他总是会把高深的抽象概念与日常的生活实例相结合,将“高大上”与“接地气”有机结合,既易于理解又生动贴切,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。相比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,杨信彰更喜欢互动式的授课方式,与学生的及时交流和问答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情况,及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,以便调整教学进程。在杨信彰课后,学生常常围过去问问题。“学生能提问很好,有的问题我也会答不上来,但没有关系,这就督促我去钻研。这样的交流对老师也是一种挑战——教人一辈子,自己也要一桶水。”杨信彰如是说。

不论是在担任行政工作十分繁忙的期间,还是如今年过花甲退休返聘时,杨信彰始终秉承着高度的热情与耐心,坚持从事一线教学,为本科生到博士生各个阶段的学子授课。

儒雅谦和,良师益友

学者,乃研究高深学问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。在学生们心中,杨信彰便是这样一位可敬的学者。治学孜孜不倦,为人儒雅谦和。即使成就卓著、著作等身,他仍然严格要求自己,并时时教导学生:“真正的学者要埋头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,要甘坐冷板凳,要有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”。即使站在厦门大学2018年“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”领奖台上,他仍谦虚地表示,“对于这个荣誉我有点惭愧,虽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了一些成绩,但我觉得做得还不够,以后还要继续再努力” 。

在学生心中,他更是一位可亲的老师。泰国籍博士生jutharat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导师杨信彰的:kind(和善的)、knowledgeable(知识渊博的)、motivating(激励人的)。博士研究生陈明辉则提到,杨信彰不仅“治学认真严谨” “做事十分细心”,他“宏观把控、微观放行”的培养方式,让学生们“能够鹰隼释翼,逐渐养成独立开展学科研究的能力”。

三尺讲台,半生信仰。真正的学者,当如杨信彰,永远保持对学问的热情,严谨求实做学问,宁静致远,自乐其中;优秀的教师,也当如杨信彰,始终满怀着一腔热忱,言传身教育英才,传道授业,诲人不倦;以毕生所学,投身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,教育引导着一代代学子。


来源:厦门大学新闻网


网站地图